近日,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份涉及7方面、80条的“政策大礼包”炒股杠杆,究竟能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带来怎样利好?又对上海的紧抓落实提出怎样的要求?
《总体方案》发布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连线相关专家,为读者深入解读政策背后的那些事儿。
本期访谈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湧。
记者:此次《总体方案》强调进一步实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有何用意?
张湧:我认为加快推动从流动性开放向制度型开放升级,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水往低处流”是流动性开放的基本形态,主要拼的是要素成本;“人往高处走”是制度型开放的核心要义,主要看的是制度供给和营商环境。产业梯度转移和全球产业链重构,既有流动性开放的因素,更有制度型开放的牵引。国务院及时出台《总体方案》,要求上海以自贸试验区为先行先试平台,率先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
例如洋山特殊综保区最核心的 “一线径予放行”政策,从原来只适用洋山港进出的货物拓展到从浦东机场等上海其他口岸进出的货物,将大大提升上海整个城市乃至长三角区域的通关便利水平,成倍放大了政策效应。从全球范围看,到港的国际货物在自贸港等特殊区域拆箱、换装、重新拼箱等作业,通常无需进行检验即可运往其他国家,《总体方案》赋予洋山港这一国际通行惯例,大幅突破了现有监管体制安排,将直接助力上海港提升国际中转比例。《总体方案》引入检验检疫国际互认的通行做法,明确对在境外已经过检疫处理的特定品类进口货物予以简化境内检疫, 将有助于降低全球贸易商的时间、财务、合规等制度性成本,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能级。
另外,《总体方案》要求上海FT账户系统优化规则、提升功能,实现资金在自贸试验区与境外间依法有序自由流动,这是上海多年来想做而没有完全做成的大事,将直接推动跨境投融资、离岸金融、跨国公司总部经济等加速发展,是凸显金融中心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制度安排。
记者:《总体方案》80条中,有哪些真正解决了目前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
张湧:我国正在申请加入CPTPP和DEPA,数字产品待遇、数字身份、数字包容性、数据流动、数字经济等都是其核心条款,《总体方案》选择上海率先开展数字身份跨境认证与电子识别,以及首次提及探索电子发票跨境交互和电子发票国际标准,将有力解决跨境交易中的最敏感最核心问题,这两条事实上已经走在了全球最前沿;允许金融机构向境外传输日常经营所需的数据,突破了数据跨境流动在金融领域的严格限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贸易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我国每年约50万亿元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新通道、新工具。
这些制度型安排是支持上海落实金融强国战略的关键性举措,是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前期取得成果和跨境金融监管能力的充分肯定,将有助于上海做好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同时,《总体方案》针对市场主体十分关心的数据出境合规问题,明确提出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按照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率先制定重要数据目录,企业和个人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数据的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向境外提供炒股杠杆,将国家网信办正在征求意见的《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核心内容率先落地。